22歲的維族女孩兒古孜里努爾·艾尼瓦爾是安徽師範大學2011級心理學專業的學生,最近剛剛被學校評為“自強之星”。在蕪湖市的中小學里,留下了她志願服務的身影。
  還有1年就要畢業了,古孜里努爾·艾尼瓦爾盼望著回到自己的家鄉——新疆吐魯番盆地東側的鄯善縣,當一名心理輔導老師,為當地孩子守護心靈的陽光。
  在她看來,老師是一個不平凡的職業,能影響許多孩子。
  提起她,輔導員老師吳文濤不止一次地感慨:“從內地新疆高中班到大學的7年裡,吃過多少苦,恐怕只有她自己才知道。”
  1歲時母親去世,古孜里努爾·艾尼瓦爾一直由爺爺奶奶撫養,5歲起便開始做家務。
  父親一直盼望著她能夠走出大山,到大城市去。因此,他把女兒轉到了當地的“漢族班”,為的是“學好普通話,為將來打好基礎”。古孜里努爾·艾尼瓦爾花了近兩年才基本掌握普通話。那時,她把小學語文課本上每篇課文都背得滾瓜爛熟。
  她記得,剛剛升到初中時,有一次被老師誇獎“普通話說得好”,她為此興奮了很久。
  不過,中考前的衝刺階段,由於壓力過大,她的成績一路下滑。在那段難熬的日子里,班主任的一句鼓勵陪著她渡過了難關:“你已經在‘內高班’(全稱為“內地新疆高中班”——記者註)的門口了,進與不進,就靠你自己了。”最終,古孜里努爾·艾尼瓦爾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天津市微山路中學。
  “老師的作用在於,傳遞正能量,傳授正確的價值觀”,這一次,她對教師有了更深刻的理解,“其實很多時候,學生都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,這時候就需要老師去給予鼓勵、幫助。”
  到內地讀書,古孜里努爾·艾尼瓦爾有很多不適應。起初,水土不服、風俗不同一直困擾著她,學習上更是吃力——“內高班”的學生需要在四年裡(‘內高班’學制四年,含預科一年——記者註)用漢語將漢族學生初高中六年的知識全部學習一遍,並參加高考。
  無形的壓力讓她有些迷茫。於是,她常常找專職負責心理輔導的蔡老師談心。在老師的幫助下,古孜逐漸適應了內地的生活,性格也變得開朗起來,對心理輔導老師也產生了強烈的職業認同。
  高考時,她毫不猶豫地填報了心理學專業。上大學後不久,她和班裡其他同學一起組建起一支“心靈護航”志願服務隊。一有時間,身為隊長的古孜里努爾·艾尼瓦爾就帶領隊員奔波在蕪湖市鏡湖區各中小學課堂,義務開展心理健康普及講座和一對一心理輔導,幫助中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,指導他們如何正確處理人際關係。3年來,這支隊伍累計服務學生500餘名,時長1000多個小時。
  去年暑期,古孜里努爾·艾尼瓦爾組建了一支志願者隊伍,赴江西省都昌縣玉階村留守兒童學校支教。“留守兒童由於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,最需要得到心理幫助。”
  上第一堂課時,她發現有個小女孩總是一個人低著頭躲在教室最後一排的角落裡。課後,古孜里努爾·艾尼瓦爾瞭解到,這名姓邵的女孩來自一個單親家庭,由於右手有塊傷疤,每當有人走近時,她就會很介意地用左手捂起來。為讓小邵正視手上的傷疤,古孜里努爾·艾尼瓦爾捲起自己的褲管:“看,我燙傷的疤痕比你的還大,姐姐都敢面對,你有什麼不敢呢?”
  在那次“對比疤痕”的嘗試後,小邵很快就可以坦然面對了。如今,古孜還在和小邵保持著聯繫,小邵高興地告訴她,“現在自己是一名初中生了,成績在班裡名列前茅,不再是從前那個性格內向的小女孩了。”
  經過一次次心理輔導活動,現在,古孜對心理輔導有了新的理解,“理解別人、鼓勵別人、支持別人,這是一項充滿陽光的職業,我享受這種給人力量的感覺。”
  古孜里努爾·艾尼瓦爾還積极參加“愛心包裹”助學活動,將自己做家教省下來的錢寄給偏遠地區的學生,3年累計無償獻血1000毫升,還在學校食堂當義工為師生服務。
  回顧3年來的志願者歷程,古孜認為,人與人之間,心靈的溝通最重要。她堅信“小”可以成就“大”:“雖然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,但是一傳十、十傳百,我可以通過心理輔導影響我的學生,進而影響整個家庭,最終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。”  (原標題:守護心靈陽光的維族女孩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n05cnmuq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